快速导航
高校(199) 中华民族(1) 觉得(1) 分流(1)
工艺(6) 流浪(2) 最低(1) 青春(18)
开局(1) 部署(1) 高水平(1) 核心(3)
职业学校(7) 非洲(1) 世纪(2) 听力(1)
首页 > 学生天地 > 文件库
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31 01:00:35 浏览次数:130
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
一、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
校企一体化实践平台是在多个层次、多个方位贯穿以系统思维而实现的,正如图1所示。因此其办学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具有系统化、融通性和高品质等特征。
图2 协同运行机制示意图
如图2所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如同三个同步的、契合的齿轮。围绕着“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一共同目标,良性运转、螺旋上升,从融人走向融合、融通,从物理变化最终达到化学变化、生物变化。通过“校企联动、联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育”,杭职院谱写了从课堂层次、岗位层次、教师层次实施一体化的“新三明治”模式:借助于校企一体化。学生从旨在达成校企无缝对接的初级阶段,到逐步适应岗位群、终身发展。实现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以学生为主体的全真创业园就是最好证明:对于企业而言。校企一体化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培训企业员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等浅层目标,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企业文化、深层次地挖掘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六、校企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高职校企一体化的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的达成离不开一系列的动力机制。校企一体化主要得益于三大动力机制。即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资金保障机制、区校合作机制、校企共生机制。
首先,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扶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到全省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2003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学院的投入力度成倍增长。2007年。市政府将投资3亿多元的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在学院。还明确基地性质为公益性、示范性、公共性,基地建成后的日常运转经费完全由政府承担。
其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酝酿和友好协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委员会”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担任主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双方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知名企业代表等组成。开发区牵头。建立由学院和开发区龙头企业组成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架起学院与开发区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推进学院与开发区企业在人才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毕业生就业与实习、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再次,深度挖掘校企合作的利益点。促进校企共生共发展。杭职院突破了校企合作的许多瓶颈。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程度不深、企业参与程度低等。我们以服务的态度与企业开展合作。让企业参与学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场地为企业培养员工:让企业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积极宣传企业文化。使其深入校园。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企业感受到合作的利益与好处。因此很多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尤其是友嘉集团、浙江新通、达利集团等直接与我们联合建立二级学院,在资金、设备、师资、实训、就业等方面给予学院支持。双方合作紧密以至于达到校企一体化的深度。
七、校企一体化的成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一体化探索与实践。播下了企业的种子。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组建了多个全新的校企一体化的二级学院
通过校企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首先就是它直接促成了友嘉模式的实现。学院与友嘉实业集团联合组建了友嘉机电学院。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共育。类似于这样的学院还有与浙江新通国际机构组建的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通国际学院,与全球最大的丝绸女装企业达利集团组建的达利女装学院。
(二)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的技术能手
校企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除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之外。那就是培养了人批突出的创新型技术能手。首先。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在2007年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取得了个人、团体以及获奖总数的第一名:其次,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如在2008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中。服装专业学生获服装服饰类银奖、铜奖各1项;2006、2007年全国高职学生化学检验工大赛、化工操作工大赛和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化工系学生蝉联团体冠军。最后,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绩优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见表1)。2005年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本文由http://www.cend-snte.com/xueshengtiandi/wenjianku/5131.html原创,转载请备注出处谢谢配合!